时间:2023/3/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脚印——国广记者蹲点调研录

3月底开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80多位多语种记者赴祖国各地开始“壮丽70周年奋斗新时代”的大型主题调研采访。从西北沙漠边陲小城到东南海港,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西南长江边上小城,他们用手中的镜头、录音机,记录下一幕幕时代发展的生动画卷。

“赶考”永远在路上

地点: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及附近村庄

采访者:骆红秉、乔全兴、王蕾、张威伟、李峰、彭思敏

首批蹲点采访记者在中共领导人“赶考”的起点——西柏坡开始。在西柏坡及附近的南文都村,记者真切感受到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成果。土路变成柏油路,垃圾场变成鱼塘,贴着瓷砖的崭新民居,山沟沟里一个个绿色、整洁的村庄让人留恋忘返。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吸引大批曾经外出打工的青年回乡村安居创业。70年光辉岁月,革命老区的人们,真切感受到了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初心。

记者乔全兴采访河北平山县孟堡村林蛙养殖技术负责人吴保和

有路的地方就有故事

地点:川藏线

采访者:张同义、黎萌

记者先后走访了四川甘孜州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等地,采访最深刻的感受是川藏公路的变化为当地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进步。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精神深深触动记者的心。如今,川藏线上的大桥、隧道更多了,公路更好走了,车跑得更快了,花在路上的时间更少了,沿线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了,沿线各地发展更快了。川藏公路不仅撑起了民生之路、发展之路、脱贫致富之路,还撑起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路。

川藏线第一桥——位于泸定大渡河的兴康特大桥摄影张同义

记者张同义在脸书社交媒体直播国道十八弯

记者黎萌(右)在川藏公路的金沙江大桥上采访当地乡干部。

用脚步丈量,用眼睛探索

地点:云南怒江自治州独龙江乡

采访者:王素

“如果不是亲自到独龙江乡蹲点采访,很难想象这么美如桃源仙境的地方,原来的生存环境会有这么恶劣——山高入云,沟壑幽深,峡谷陡峻,高原绝壁上那些留存作为记忆的茅草房、木楞房、过江溜索、人马驿道讲述着曾经刀耕火种、大雪封山、艰苦穷困的历史。”

“独龙族原本有夜不闭户的原始天性,如今的他们更有笑脸迎客的友好和大方,这种信任和亲热,源自祖国长久以来对他们的亲切关怀,源自各族人民对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的紧抱温暖。来到独龙江,用脚步丈量这里的美好,用眼睛探索这里的变化,不虚此行、终身难忘。”

独龙族的小朋友到记者王素相机后一探究竟

践行“四力”,才能真正体现记者的价值

地点:重庆涪陵

采访者:姜平、何依蕾、邓三忠

榨菜出口企业的负责人周琳翔将我们的日文报道转给了日本客户,有日本网民留言:“原来榨菜是这么做出来的,我更加喜欢吃涪陵榨菜了。”日本雅虎和东方新报均转载了相关报道。

受访者彭荣贵是个青年创业者。他曾是个留守儿童,记忆里只有婆婆背着榨菜蹒跚的背影,而记不清父母温暖的怀抱。他立志一定要让孩子在自己的臂弯里长大,所以选择回乡创业。他成功创办了一家“网红”榨菜公司,然而创业的艰辛却让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特别是当小彭的妻子眼泪夺眶而出地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小彭能经常陪她说说话的时候,我们都哭了。

报道发出后,小彭惊喜地告诉我们,他收到了很多订单和加盟的请求。在互联网时代,记者只有践行“四力”,才能确保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涪陵蹲点记者何依蕾(左一)、姜平(左二)、邓三忠在涪陵区采访农村创业青年彭荣贵

小人物“撑起”大通道

地点:广西钦州港

采访者:覃晓波

“在广西钦州港蹲点采访中,我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在广西凭祥口岸,那些代理报关员骑着平衡车在跨国公路上穿梭的画面让人感动,代理报关员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午饭一般是外卖,他们这份微小的工作撑起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往来,能够将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我觉得很有意义。”

代理报关员许超毅踏着电动平衡车为客户办理报关手续

广西钦州港港口

在阿拉尔感受这座城市焕发的新活力

地点:新疆阿拉尔市

采访者:李宇、魏宇晨

在采访中,“90”后兵团第三代杨雪薇的一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兵团人没有祖籍,只有国籍。她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五湖四海的人们来到新疆,来到阿拉尔,他们的目的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为兵团建设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阿拉尔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是中国距离沙漠最近的城市。由于当地气候干旱、资源较为匮乏,不少人都鼓励自己的孩子走出阿拉尔、走出新疆。不过,90后女孩儿杨雪薇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在当地军垦纪念馆当一名解说员。她的父母告诉记者,雪薇的爷爷当年支边来到新疆,帮助发展生产建设。一家人从连门都没有的“地窝子”搬进了简易砖房,再到如今住上百平米的楼房,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像杨雪薇这样的兵团后代有很多,他们回归家乡的选择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兵团精神的传承与奉献,正因如此,我们也相信阿拉尔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记者李宇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尤良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13团11连职工)

记者魏宇晨在阿拉尔采访三代军垦人杨雪薇的父母

站在顺德,望向中国的未来

地点:广东顺德

采访者:张亚东

现在,顺德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普通民众,都在把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融入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里,高科技创新、工业设计和机器人制造是主流热门词汇,当地不仅保护好了传统宗族文化,更是将粤菜美食文化推向全世界。

中国改革开放看广东,广东创新发展看顺德。在顺德采访的十几天内,记者将各方面感受到的细节最终拼凑出一幅“未来中国”的画卷,从细节感受宏观,站在顺德望向中国的未来,这里正迅速塑造出未来中国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形态。

记者张亚东在广东顺德采访“厨师扶贫”现场

在上海感受改革开放的魅力

地点:上海

采访者:靳丹妮、孙洋

在上海自贸区,我们看到了自动化的深水港装卸查验操作场面,听到了在自贸区创业的年轻人的故事,见识了自贸区建起的全球最大的艺术品保税仓库……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试验区,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值得你细细品味!

记者靳丹妮在上海采访拍摄守护海关大钟28年的工作人员魏云寺3分钟的微视频感动很多网友和受众

鲜活的社交媒体直播来自深入基层采访

地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红旗村

采访者:李玺、黄越、李香兰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国朝鲜族第一村”红旗村蹲点的时候,第一次跟着当地的朝鲜族阿姨学习如何制作其民族特色美食“辣白菜”,并通过在FaceBook上英文直播的形式向海外受众介绍整个过程。穿着朝鲜族民族服装,像当地人一样从如何选白菜、到腌制、磨辣椒酱等各个步骤无一不落的全程参与,通过与朝鲜族阿姨的交流,带动直播平台上受众积极参与,让这次直播完美落幕,达到了非常不错的外宣效果。

记者李玺和当地的朝鲜族阿姨学习制作“辣白菜”的过程

一件珍藏了四十多年的工作服

地点: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采访者:姜彦艳

在采访中车长客首席技师、全国劳动模范李万君时,令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李万君的家中,有一件珍藏了四十多年的工作服,这件工作服是他的老父亲、中车长客退休工人李世忠的。这件工作服虽然看似普通,但这件工作服的纽扣却十分特别,它的纽扣上刻着中国铁路路徽。李万君在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上台领奖时,同样穿了工作服。对于厂区里每一位工作人员来说,身着中车长客的工作服,是作为“长客人”最荣耀的事。

穿着珍藏了四十多年的工作服的中车长客退休工人李世忠(右)在接受记者姜彦艳的采访

惊艳的背后是奋斗

地点: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采访者:杨海峰、李子平、张宇鹏

在采访参与韩国平昌“北京八分钟”幕后工作的沈阳新松青年工程师时,他们的一句话“惊艳的背后是奋斗”让我们感触很深。谈到韩国平昌的点点滴滴,工程师贾阔记忆犹新,他说在他看来,国家的荣誉已经成为了一份值得回味的人生经历。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未来,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

记者采访沈阳新松青年工程师

记录一个海岛,和一个属于它的时代

地点: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

采访者:谢诗佳、白宇坤

1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渔村,贫穷、落后、无人问津;10年后,这里化身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旅游岛,开放、包容、访客纷至沓来。因为记者的身份,我有机会在平潭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蹲点采访,深入了解这个小渔村的蜕变故事。从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乡村振兴,再到新能源开发、对台政策、民宿旅游业的发展,我见证了平潭“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岛民实践”模式发挥的巨大效能。这不就是一名记者最大的成就吗?将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来。这次,我有幸记录了一个海岛,和一个属于它的时代。

记者在平潭猫头乾村向村民了解当地改祖宅为特色民宿的情况。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

猜你喜欢

◆愿谈则谈,要打便打

◆又是飞机!孟加拉国客机滑出跑道断成3截3名中国乘客轻伤

◆游客太多!这个国家不再推广旅游业......

◆部分乘客抢救财物阻碍疏散机尾人员陷身火海

◆游乐场“大摆锤”停摆游客倒挂空中近五小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ingxiangshizx.com/pxsls/13952.html
------分隔线----------------------------